为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环监测〔****〕**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及配套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要点(省域)》(以下简称《要点》),明确了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目标,提出了主要任务,为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以下是文件编制专家组从文件编制背景、亮点与特色、地方落实的关键点*个方面的解读。
*、《意见》编制背景
党的**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也将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作为*项重要任务,要求健全天空地海*体化监测网络。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年)》《“***”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等顶层设计文件,清晰描绘了监测发展蓝图。面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形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要求,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必须着眼时代变化,聚焦现实需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中推进自身现代化,进*步明确细化落实举措。****年1月,生态环境监测司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成立文件编制专家组,启动部署先期研究工作。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调研,先后开展多轮集中编写和专家评审,为文件最终形成定稿奠定了扎实基础。****年3月,《意见》印发后,多家权威媒体就此公开报道,监测司领导接受了记者采访,引发热烈反响。
*、《意见》亮点与特色
其*:在目标导向上,强调“降本、增效、防风险”
*是降本。《意见》倡导集约节约理念。目前,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状态监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不同平台与系统数据资源,实现信息的互联共享,减少监测数据重复生产,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成本控制的技术日臻成熟。监测总站提出了建立监测效能管理机制,打造运行管理数据参数“仪表盘”,实现设备耗材、人力物流等资源最大化利用。各地通过高新技术替代降低成本,在传统监测领域,以**视频感知、传感器和遥感等新*代感知技术替换和取代人工作业,最大程度降低监测活动成本已有了很多探索。
*是增效。通过技术创新和数智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是《意见》的*个鲜明导向,在发达地区有了成功探索。比如,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生产流程进行系统梳理,抓住关键,减少冗余、保证质量。同时,对整个监测数据生产体系架构进行系统优化,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对现有监测装备实施数智化改造,持续提升监测生产的效率。此外,还有提升监测产品供给水平、丰富程度,坚持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政策管理需求为导向,应用深度学习、大数据、大模型等数字技术,通过数据深度挖掘揭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先进案例。
*是防风险。《意见》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国家网运维外委可能带来的权力外溢风险,监测总站带头提出推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对备机更换、数据审核等关键环节实行战略卡位。为提升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强化内驱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设,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提升质控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同时,还在探索强化社会化监测机构监管,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有效举措
其*:在组织实施上,注重“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地域性”
*是先进性。《意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融入监测现代化体系构建中,面向世界生态环境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美丽中国建设、污染防治攻坚,重点突出以研究促进业务,以业务支撑管理,积极构建新*代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意见》以监测领域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有效支撑环境管理为导向,侧重以前沿技术催生监测领域的新模式、新动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生产效能。
*是系统性。《意见》的内容设计紧扣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部署,充分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重点强调监测网络统*规划布局、提高*体化水平、促进提质增效、推进联网共享,重点推进多技术手段、多功能、跨介质、跨区域站点*体化融合组网,推动监测网络从平面向立体拓展提升,形成智慧高效的全国“*张网”。
*是实用性。《意见》对标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致力于解决当前生态环境监测普遍存在的新污染物、噪声、温室气体、地下水、水生态等领域监测网络基础相对薄弱、生态质量监督监测能力尚且不足、污染源监测能力普遍弱化、从山顶到海洋的“天空地海”*体化监测能力还未完全建立、遥感及传感器等智能感知手段应用不足等问题,补齐生态环境监测短板弱项,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是地域性。《意见》以实现能力实战化为目标,强调因地制宜加强监测科研、经费、能力建设和人才队*等基础保障。配套发布的《要点》围绕天空地海*体化监测网络、数智化监测技术创新应用、高水平监测业务支撑、高质量监测数据、高效能监测管理、综合保障等领域明确细化具体建设要求,为地方推进监测现代化提供有力抓手,鼓励先进地区先行先试,引导落后地区补齐短板,系统、全面提升地方监测整体能力,各地可结合自身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差异化部署。
其*:在技术创新上,突出“装备数智化、网络物联化、管理流程化、质控智能化、应用智慧化”
*是装备数智化。将传统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升级为符合新质生产力的数智化装备,以“无人运维”为目标,推动监测仪器与站房开展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无人实验室和无人运维技术体系,将监测活动各环节、全流程进行数字化表达,提升监测业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加强高新监测设备与软件自主研发,实现主流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是网络物联化。将卫星、航空、地基等遥感监测融入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强化高性能传感器、高光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等新型感知技术应用和多技术手段组合运用,不断拓宽数据获取的种类和范围。强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监测站点端的应用,实现智能调度和安全维护。
*是管理流程化。系统梳理现有业务流程,运用信息化工具,强化对业务全流程中网络运行状态监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人员用工调度、数据采集传输、备机与耗材配发与更换等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业务运行和管理效率。
*是质控智能化。通过新*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的融合应用,健全“人机料法环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控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应用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数字可信技术防范人为干扰,提升数据有效性自动审核、人员操作规范性智能识别、数据篡改报警留痕能力。
*是应用智慧化。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数字化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实时感知、采样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应急预警、集成共享等全链条中的深度应用,支撑环境执法、应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统筹、*海统筹、水土协同、生态保护等管理需求。
*、地方落实《意见》的关注点
各地在认真学习《意见》的基础上,也要研究出台本地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确定本级目标原则与重点方向,梳理出省域具体实施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在切实推动《意见》各项要求落实落地过程中,着重关注*个机制。
*是“*张网”机制。要强化全国“*张网”的概念。要优化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顶层设计,构建央地融合、部门协同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张网”。虽然国家监测网和地方监测网在财政上是分级保障的,但在网络体系、质量管理、功能指标、数据使用上要强化全国“*盘棋”,做到*套规则、数据上下可比。国家监测网未来发展要更多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客观反映全国及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满足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考核需要。地方监测网将来的点位布设重点要向区县、乡镇、农村延伸,覆盖*姓身边的中小河流和岸滩海湾,客观反映本地生态环境状况。还要推动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统*的管理制度、运行规范和质控要求运行管理监测网络,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加快实现乡镇监测站点全覆盖。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站点要实行逐级备案,推动跨部门监测网络共建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是“*体化”机制。****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天空地海*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多技术手段融合、多目标功能统筹的跨介质、复杂系统,是充分利用卫星资源、航空有人和无人机、激光雷达、地面固定和移动巡视监测等手段,推动监测网络从平面向立体拓展提升。围绕技术手段、网络功能、介质要素、区域联动等方面,着力解决点位布局亟需优化、*体化统筹欠缺、数据联网共享不充分等问题,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系统谋划,依托“*总多专、分区布局”的总体布局,从天地*体、*海统筹、区域联动等方面整合优化部系统监测力量、补齐能力短板。既要做到“全面设点”,把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氧化碳和*氧化碳的“*个打通”要求落到实处,又要破除惯性思维,加强多污染物和区域协同监测,在实现多个目标中寻求切入点、发力点和平衡点。
*是“对齐”机制。首先是与管理需求对齐。近年来,随着排污许可、分区管控、重污染天气应对等管理制度创新不断加快,对监测的要求也从单*的准确度向及时性、精准性、覆盖范围、网格精度等复合化要求拓展,亟需配套新*代监测技术体系服务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切实提高环境质量考核、重大活动保障、监督执法应急等业务支撑效能。其次是与应用场景对齐。以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推进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多模态、数值模拟等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加强成因分析、关联分析、溯源分析等大数据深度挖掘,找准污染排放源构成特征及变化,搞清楚环境问题背后深层次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等问题。通过试错迭代快速形成场景化产品,打通新技术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梗阻,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验证,对相对成熟的技术进行跟踪评估,引导应用落地。
*是创新机制。《意见》强调落地见效,各地在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持续探索积累先进经验。*方面是深化智慧监测创新应用。今年,监测总站印发了智慧监测创新应用工作要点,提出了****年智慧监测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建议清单,指导各地聚焦当地生态环境管理实际需求,自愿组织申报相关业务要素前沿创新技术应用联合研究项目,推动建立智慧监测技术体系联合研究机制。另*方面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力。把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延伸到市场供给,在研究性监测、新技术研究、新装备研发、监测信息服务新产品开发中,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运用“赛马机制”,对监测仪器设备、新技术、模型算法等进行遴选,筛选出更适合管理需求和业务场景的“*里马”。还有就是运用好“开源社区”机制。监测总站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龙头,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推动监测新质化背景下的产学研*体化。通过*家搭台、多方唱戏,推动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算法开源社区。搭建监测数据共享与算法开源平台,完善贡献与秩序管理等配套制度规则,围绕生态环境管理需求,探索技术沙龙、大奖赛等社区活动,促进社区数据产品和模型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社区集合监测行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共同优化环境监测领域,甚至是环境领域的业务应用,为数据共享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提供社群保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联系客服
APP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