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式升船机关键技术及安全可靠性专项研究、钢丝绳卷扬移动式升船机整体动态物理模型及水力学模型试验、航运枢纽水工模型试验。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式升船机关键技术及安全可靠性专项研究: 根据移动式湿运垂直升船机型式的结构与运行特点,通过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对移动式湿运垂直升船机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升船机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主要开展如下研究内容: 1)起升机构布置方案专题研究; 目标:确定吊点设置数量,对各吊点卷筒、减速机、电动机等机构进行选型设计,合理选择滑轮组倍率,确定动滑轮、定滑轮、平衡滑轮布置,优化起升机构钢丝绳缠绕方案,研究各吊点间平衡和同步问题并给出可行方案。 2)运行机构布置方案专题研究; 目标:针对高轮压特性提出运行机构轨距、基距、主动轮/从动轮数量、轮径、分布及平衡梁布置方案。明确最大静态荷载、运行荷载、风荷载,进行三合一减速机选型设计。 3)大车轨道与坝顶门机轨道交叉转换机构研究; 目标:升船机轨道与坝顶门机存在轨道交叉,提出满足升船机运行、坝顶门机运行的交叉轨道切换装置,并进行驱动机构、执行机构选型设计。 4)门架结构三维建模及计算优化; 目标:结合起升机构布置方案、运行机构布置方案,搭建门架结构三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论证升船机在典型运行工况和多种极限工况下门架结构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进行优化设计。 5)承船厢三维建模及结构优化; 目标:初拟承船厢外形尺寸65.67m×18.9m×7.6m(长×宽×高),结合起升机构吊点布置和升船机运行工况,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论证船厢结构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各向稳定性,并进行优化设计。 6)承船厢起升及运行过程中定位导向机构专题研究; 目标:乘船厢运行过程存在水下、水上、出入水切换、竖直与水平运行方向切换等工况,运行空间和速度受限,要考虑在水工排架、门架、船厢等适当部位设置定位、限位、导向等保护装置和措施。 7)升船机启/制动控制及防摇摆控制系统研究; 目标:依据升船机设计规范并结合蜀河升船机结构特点,研究升船机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启停状态的速度/加速度电气控制要求和系统设计方案。针对水平运行过程各种存在的流固耦合及可能产生的摆动,从运行机构速度/加速度控制方案入手,研究降低因速度变化产生的水平扰动。 8)升船机安全性分析论证; 目标:结合升船机设计方案明确升船机建设、运行阶段的主要设备、生产过程、自然灾害、生产作业场所、施工期及安全管理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进行单元划分及评价,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9)升船机应急处置措施方案; 根据安全评价成果及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分类细化应急处置措施方案,明确各类应急预案构成、主要内容及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 (2)整体动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升船机运行过程中垂直提升系统、水平运行系统与门架结构间相互耦合影响、承船厢及船舶稳定状况、钢丝绳系缆力变化规律进行全相似模拟,研究升船机同步轴各典型工况下的扭矩变化规律,升船机垂直提升、水平运行的启/制动控制及防摇摆控制变化规律,升船机整机典型工况三维数值仿真计算、振动台试验等。 (3)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1)船舶进出承船厢的水体波动、导向装置受力、船底富余水深、航行阻力和航道波流情况; 2)承船厢出入水时(匀速、加减速及速度衔接过程中)的水体波动、导向装置承力、船舶系缆力、厢底的吸附力、拍击力、动水压力、钢丝绳拉力、厢底梁格排气过程; 3)承船厢卧倒闸门启闭时水体波动和船舶系缆力; 4)承船厢起降过程中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制动(或其余典型工况如漏水、承船厢偏斜)情况下厢内水体波动、船舶运动和系缆力、钢丝绳拉力; 5)升船机水平移动时正常运行和事故制动下船厢内水体波动、船舶系缆力、钢丝绳拉力; (4)航运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1)坝前、坝后、引航道实地地形测量; 2)复核泄洪建筑物在控制性洪水工况下的泄流能力; 3)进一步论证安全通航流量(2000 m3/s ~4000m3/s),测定航道及口门区横向/纵向流速; 4)测定航运建筑物上、下游航道口门区的流态,考虑机组运行情况不同下泄流量下,河道及岸边流速,对下游隔流墩的布置、长度进行评价; 5)研究5#泄洪闸下游消力池泥沙淤积及合理拉沙冲淤方式; 6)电站泄洪能力及通航建筑物通航水流条件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招标文件下载
联系客服
APP
公众号
返回顶部